原標題:南充軟件孵化園步入發展快車道
吳森四川經濟日報記者李陽
記者近日在南充軟件孵化園主樓二樓看到,南充翱翔網絡技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員工正在這里調試設備,為正式入駐開業做最后的準備。南充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軟件園掛牌成立兩年多來,第23家入駐的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
與兩年前的門可羅雀相比,如今的軟件孵化園可謂一派欣欣向榮。據了解,南充市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起步較晚,三年前軟件企業幾乎為零,僅有的幾家企業零星分布在各縣(市、區)。如何讓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起來?南充市委、市政府謀定而動,決定建設軟件孵化園,筑巢引鳳,以破解南充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難題。
為此,南充市經信委從自己的辦公用房中擠出2000多平米作為軟件孵化園辦公用房,掛牌成立了軟件孵化園,并成立了園區管委會;建立了多功能會議廳,開通了光纖專網,免費提供給企業使用;硬化、綠化了園區環境,新建了食堂、文化健身場所等配套設施,安裝了園區監控系統,確保軟件園安全、有序運行。
為提高企業入駐率,南充市加大了園區宣傳力度,并出臺了系列優惠政策。園區免費為入駐企業提供一定面積的研發設計場所,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創作室;入駐企業(含大學生創業)水、電、寬帶、物業管理等費用實行三年全免;入園企業如果取得好的研發成果,按規定給予一定補助獎勵。
在此基礎上,他們還為入園企業大開方便之門,在簡化工商登記、固定資產投入獎勵、稅收獎勵、規費減免、人才引進獎勵、個人激勵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扶持。園區成立以來,他們積極幫助企業落實各類資金,申報國家、省、市級現代服務業等各類項目,深受入駐企業的好評。
卓有成效的工作,讓軟件孵化園迅速成為南充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聚集地。目前,南充軟件孵化園已入駐軟件企業23戶和博士、碩士等18名科技創業人員。入駐企業中,包括國家級和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企業1家、省級2家、市級軟件12家。
“兩年來,我們按照‘一園多點、集聚發展’的要求,借鑒成都天府軟件園‘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階梯發展模式,把軟件園打造成了集軟件研發、技術支撐、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生活配套和商務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軟件產業集聚區,目前已成為南充市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的重要孵化平臺。”南充市經信委主任楊鐵介紹道,他們把現有軟件孵化園作為孵化器,把西南石油大學科技園作為成長園,把順慶區創新驅動實驗區作為產業園,使南充市軟件和信息產業鏈初步得到完善。
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南充軟件孵化園集群、引領、帶動和輻射作用凸顯,南充市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從低點起步,開始向縱深發展。據了解,全國知名軟件企業用友、金蝶、百度等紛紛落戶南充,本土軟件企業也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已有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170余家,從業人員5000多名,2013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四川鷹派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南充鴻達網絡有限公司、南充市寫視康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德爾博睿網絡科技公司、四川衡遠電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南充市昭陽科技公司、新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7戶軟件企業的16項產品被納入《南充市地方名特優產品推薦目錄》,近20戶本土軟件企業在信息安全、基于互聯網的公共服務平臺、食品藥品電子監管、供應鏈管理、協同辦公、企業ERP、教育信息化、公共安防等領域都已具備軟件應用開發能力。寫視康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黑板作品獲得“2013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銅獎,其“數字化云教育電子黑板”目前已進入全市各類學校教學儀器設備采購目錄。
“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要紐帶,更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有力支撐。”南充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南充已成為首批信息消費試點城市之一,他們將依托軟件孵化園,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人才為根本,以創新為支撐,加快培育引進軟件骨干企業,著力培養吸引高端人才,大力推進產業集聚、融合和延伸,切實增強軟件產業核心競爭力,逐步將南充市打造成為川東北地區及省內知名的軟件產業和信息服務中心,為南充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到2017年,南充市軟件和信息技術產業將培育出年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1-2戶,將實現產業總收入超過60億元,就業人數達到1萬人以上。
(2014年8月11日四川經濟日報)